您好,欢迎来到唐山瑞轩知识产权!

0315-5398528

专利交易
当前位置 : 首 页 >> 政策公告 >> 科技成果公示

2023年8月科技成果公示(一)

2023-08-23 08:52:26
INTRODUCTION
微小型无人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来源:上海大学

项目简介:

自主研发高品质改性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原位接枝技术,具有界面结合更好,力学强度更高的特点。采用一步法表面修饰及连续复配技术。
传统工艺存在问题:1、缺陷较多品质低下;2、杂乱无序散乱排布;3、性能保有余量不足。
新工艺改进之处:1、缺陷减少品质提升;2、取向排列定向增强;3、连续复配强度更高。
主要以微轻小型动力装备领域切入,通过表面修饰及纳米复合等核心技术开发质轻高强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未来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体育休闲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产业化应用。
INTRODUCTION
储能热泵能效提升及其在综合能源系统中应用

项目来源:上海电力大学

项目简介:

热泵储能耦合系统可以将热需求转移到非高峰时段或有剩余可再生电力的时段,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渗透率、降低新能源系统运行成本和CO2排放量、提高电网稳定性和灵活性。相对于成本居高不下的电化学储能等其他储能技术,热泵储能耦合系统可以利用电网或间歇式光伏/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直接驱动热泵的压缩机,产生数倍于输入能量的热量,直接存储利用,具有成本低、寿命长、充放能量效率高和简单灵活等优点。
本研究团队研发了新型跨临界CO2热泵双模式储能样机。形成了一系列相关新型喷射式跨临界CO2热泵储热储冷耦合系统的关键技术:可调式喷射器性能优化技术、分层储能技术、CO2热泵储冷储热耦合系统实时优化控制技术、设计和控制共同优化技术、基于储能热泵协调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和实时优化调度技术。获得相关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可广泛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建筑楼宇、数据中心、工业等的供冷供热。


          INTRODUCTION

蓄冷式多温区果蔬保质冷藏运输装备

项目来源:上海海事大学

项目简介:目前我国冷链运输水平仍然较低、体系不完善,易造成较高的食品腐损。根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数据,每年果蔬产品在冷链中的耗损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耗损比例控制在5%以下。冷藏链中的贮藏、运输环节不能提供一个稳定的低温环境是造成高耗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本项目产品耦合相变蓄冷技术,设计了两种可移动多温区相变蓄冷式冷藏运输装备,给冷链运输的产品提供了一个稳定持续的低温环境。与传统机械式制冷装备相比,项目产品减少了制冷机组带来的油耗、电耗以及尾气排放等问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INTRODUCTION
碳纳米管热管理材料与系统

项目来源:上海博宁纳米新材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碳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光学和热学性能,可应用于锂电池、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抗静电涂料、轮胎橡胶增强等领域。碳纳米管在动力锂电池领域的渗透率逐年提升,预计 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域 CNT 行业空间达到 301 亿元,复合增速超 60%。碳纳米管还可用于制造硅碳负极、超电容器、体育用品、燃油系统部件、导电墨水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自主研发的碳纳米管新材料和智能热管理系统,致力于推动柔性、高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服装、医疗、家纺、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提供智能定制化热管理技术方案,创造温暖美好的生活。

掌握国内唯一的碳纳米管复杂柔性复合技术,目前以柔性面料配合TPE膜等材料领域切入,同步研发其他多种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技术属于共性技术,未来可实现其他高分子材料与碳纳米管材料的复合,应用领域宽,市场空间广阔。


INTRODUCTION
连续抽滤式油水分离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来源:上海大学

项目简介:多孔疏水/亲油材料(PHOMs)已被证明可广泛应用于含油污水处理领域,然而由于其有限的负载能力,大量PHOMs在油水分离时将被消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利用常规海绵,通过化学方法使硅橡胶沿海绵的孔洞结构聚合,形成三维互穿网络孔状材料,同时硅橡胶中复合有自主研发疏水纳米粒子。利用硅橡胶使亲水的海绵转变成憎水多孔材料,利用复合的疏水纳米粒子进一步增强材料的亲油性,提高憎水性。利用该材料,结合外部泵抽取,可实现油水两相的连续原位分离,区别于常见的材料只能吸收油污,而不能连续处理油污。同时本材料属于环保型材料,在处理含油废水时,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一突破使油水分离技术得到改革,项目产品的推出必将对油水两相分离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INTRODUCTION
高性能隔振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项目来源:上海大学

项目简介:航空航天、船舶海洋、极端制造等领域对卫星、光刻机、船舶动力等关键核心装备需求巨大,但自主的关键核心装备一直存在性能不高的问题。振动品质常常是导致关键部件功能失效,是制约装备质量和工作性能的瓶颈。国家重大装备对振动品质的提升提出迫切需求,因此急需揭示关键核心装备极限运动稳定性特性的动力学内在机理,发展独特的非线性隔振方法,突破传统隔振局限。遵循从振动系统“非线性设计”到“振动品质提升”的研究策略,发展出一套非线性隔振理论和方法,可应用于遥感卫星、光刻机等精密场景,已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带来近千万的经济效益。


转发自:上海全国高校技术市场

标签

上一篇:新技术成果发布第233期2023-08-15
下一篇:新技术成果发布第243期2023-09-08

近期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服务热线:

0315-5398528

运营单位:唐山瑞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image.png 公司地址:唐山市路北区福地大厦719-2号      image.png  邮       箱:tsruixuan@126.com

image.png 联系电话:李娅静15232628338     程娅芳0315-5398528    吴侠18931580150